频现“踩雷”,上市公司理财须谨慎

尚怡达人 2023-09-14 2683人围观 股票投资能源利润基金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踩雷”公告。深市X公司继前不久披露购买的合计5000万元某信托产品逾期兑付后,日前又公告了4000万元购买的同一信托产品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者仅部分兑付的风险。至此,该公司已有9000万元信托产品逾期兑付。个人以为,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无疑是为了理财需要,但理财须谨慎,否则就有可能面临“鸡飞蛋打”的结局。

据统计,今年8月份至今,包括咸亨国际、金博股份、南都物业、金房能源、微光股份,以及X公司在内的上市公司均发布了“踩雷”同一信托产品的公告。众多上市公司“踩雷”同一家信托公司,其实也较为罕见,但不幸却是事实。

对于某些上市公司而言,“踩雷”对业绩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以上述深市X公司为例。从2018年至2022年,该公司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足6000万元。如果该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本息不能全部兑现,甚至因为“踩雷”本金连一分钱也无法收回,按照其目前的盈利能力,需要七年半的净利润来弥补,可能导致该公司连续多年无法向投资者分红。

事实上,上市公司因为理财亏损而波及业绩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某些上市公司理财热衷于炒股或炒作期货,特别是期货,由于是保证金制度,投资风险比炒股票要大得多。虽然不排除在盈利的可能,但很显然,由于是非专业人士而是由上市公司人员自己操作,无疑也将投入资金置于风险之中。对于这样的理财,不理也罢。

上市公司理财虽然是出于增加收益方面的考量,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很骨感。即使上市公司欲理财,但财也可能不“理”你。不仅无法从中获取收益,更有可能因为理财拖累业绩,甚至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对于理财保持一份谨慎的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投资是为了获取回报一样,理财也是为了获取回报,但并非所有的理财都会有回报,上述多家上市公司“踩雷”,很有可能不仅无法获取回报,反而有可能连本金也亏了。结果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频现“踩雷”,上市公司理财须谨慎

上市公司理财的目的可以理解,但却不可放纵。个人以为,针对上市公司理财频频出现“踩雷”的现象,监管部门不可听之任之,而是有必要作出一些制度上的规定。

首先,购买的理财产品应该具有低风险且收益有保证的特征。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较多,比如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股票、期货、存款、信托产品、国债产品,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像基金、股票、期货等,投资风险较大,收益没有保证,应敬而远之。而像国债、银行存款等,才应是上市公司理财的首选。

其次,在理财资金选择上,严禁动用募资理财。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热衷于用闲置的募集资金理财,与其放在银行“睡大觉”,不如用来理财赚点收益,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但如果出现“踩雷”,则会对募投项目产生影响。因此,用闲置的募集资金理财,应该被叫停。但如果在资金闲置情形下,转变为银行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应该放行。

此外,对于理财出现损失的,有必要进行追责。理财特别是巨额资金理财属于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理应谨慎而行。而且,理财亏损严重时,对上市公司业绩、投资者利益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某些上市公司高管热衷于“赶时髦”,而丝毫不顾及理财背后的风险。一旦出现“爆雷”现象,则由上市公司埋单,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个人建议,上市公司理财出现“踩雷”、“爆雷”或亏损的,上市公司相关高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高管薪酬与理财收益挂钩,理财亏损,高管薪酬打折。建立高管薪酬与理财收益的挂钩机制,能让上市公司在理财时保持更加谨慎的心态,此举也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与全体股东的利益。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