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店市里寻晋江

尚怡达人 2024-01-14 85547人围观 投资老百姓经济建筑美食

  如果你问我,到哪里寻找晋江?我会告诉你,五店市有你想要的答案。

  “五店市”不是市,是福建晋江市中心一片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

五店市里寻晋江

  《晋江县志》有载,“罗裳分二支,皆北向。其西行者为象陷,为石龟。其东行者为圭璧,为青阳”。彼时青阳,便是如今“五店市”――当地最具闽南特色的传统文化街区。

  红砖红瓦,绿荫深秀,一半古朴,一半现代,古建筑群与高楼大厦的反差,让这里成为游客出片所在。

  商业基因

  早上8点,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新的一天从进士路1号开始了。这座老宅名为“进士第”,是街区游客服务中心,也是明嘉靖年间进士蔡万的故宅,坐东南朝西北,面阔三间,前后两进,建筑面积约290平方米。当年蔡万认定这是一片福地,便在此安居繁衍子嗣至今。

  作为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晋江以福建两百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十六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8年保持福建县域经济首位,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晋江经验”。

  2011年,与很多地方一样,晋江也面临城市更新改造的问题。虽然晋江的地区生产总值量级和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都十分突出,但晋江的城市建设给我们的感觉是:缺少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随着地处晋江城中心的梅岭组团更新拆迁工作的开展,人口持续外迁,房屋老化破败,街巷面临改造。摆在晋江面前有两条路,一是走土地财政的老路,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一次性土地收入,数字相当可观;二是将这一片老街区保护下来,留下老晋江人的记忆。“街区式商业”在当时还是个很新颖的概念,需要承担极大的投资压力。

  当时,清华大学有一批专家学者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改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晋江市找到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团队,希望能给他们出主意。

  在这个项目地块中,有两个重要的宗祠:庄式宗祠和蔡氏宗祠。此前,其他机构也做了规划,建议以两个宗祠为主建造一个城市花园。

  而当我们团队跟着晋江市住建局一位年轻同志去看宗祠时发现:这不只是两个宗祠的事儿,这里留存的老民居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令人振奋。

  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在街区内都有分布,时代连贯性格外好。得益于庄、蔡两姓大量的海外族亲通过“侨批”往老家寄钱、让亲人盖房,五店市闽南民居的建造传承创新始终延续,即便在某些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这里的传统民居也精品迭出。可以说,位于城市中心的五店市,不只是晋江城市的起源地,甚至是“闽南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把晋江老城的代表性区域整体保存下来,不应该仅仅保护几个祠堂,而是要把不同历史时期有价值的民居一起保护下来,这也是一段非常有感染力的历史。

  起初,当地并不把这里叫作五店市。相传唐朝开元年间,蔡氏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了5间饮食店,酒旗招风,饭菜飘香,“青阳蔡,五店市”之名由此而来。官道一直通向海边,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五店市”这个名号便成为一个带有古老韵味的别称。

  于是我们团队建议,以富含商业基因的“五店市”来为这片特色街区命名。当地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将“五店市”注册下来,成为地方一个文化品牌,我们团队也开启了长达10余年的陪伴式成长之路。

  爱拼会赢

  “敢向深蓝辟新途”是晋江人精神的写照,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流在晋江人血液里就两个字:一个叫“拼”,一个叫“创”。这也是超过26万户经营主体、50家上市企业、42个中国驰名商标诞生在晋江的原因所在。

  五店市街区从建设伊始,就是晋江人勤劳、开放、包容、敢闯、爱拼的明证。

  设计之初,我们团队通过街区价值评估,明确了街区作为晋江“城市生发起源地、演变历史活化石、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侨台亲缘纽带实证”的重要价值。

  在实施更新改造之前,团队实地考证确定拟保护历史建筑清单,对需要保留、保护的建筑进行详细的测绘存档及建筑整治修缮方案设计,先期推动整治修缮。对于不能保留的传统建筑的材料与构件进行收集并编号,使其在传统空间的塑造和建筑的修复中发挥价值。庄氏宗祠和蔡氏宗祠之间专门建了一个历史构件的临时仓库,存放搜集回来的建筑材料。

  晋江人的敢干,在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上体现在敢于创新、敢于磕细部、敢于碰高难度。

  比如,这个街区很早就建设了市政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很多老街因为铺装和修缮水、电管道的原因,对街道不停地“拉拉链”,刚填好的路没几天又挖开了。而在这条主街底下,建有宽和高各1.8米的集约综合管廊,工人可以直接下到里面作业。

  再比如,民国时期晋江第一家西药房“益元药店”的立面墙体,做工非常精致漂亮,但由于闲置已久,墙体被不断垫高的街巷遮挡了一半。为完整展示,我们建议整体加固立面墙体的结构后再整体顶升,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程,容不得半点差错。最后,当地的施工方完成得很好,展露出的益元药店立面墙体受到一致好评,大家称它为五店市的“大三巴”。

  还比如,木结构建筑特别怕火,可街巷窄,宽高近4米的消防车开不进来,当地就专门设计了一个小型消防站,配置微型消防车。

  晋江人,宁愿多费一点精力,也要将城市更新改造做到最好。

  “翻开晋江各个姓氏的族谱,不难发现,他们的先祖都是因为爱上这里秀美的山水而迁居于此。”五店市开发公司董事长林铅海陪伴了五店市从规划到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星巴克所在的柳青新宅,是我们精心保护下来的建筑之一。柳青新宅由旅菲华侨庄铭岸之子庄清良1935年回乡主持建造,建筑面积918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五开间二进三川脊顶砖石木构造,兼用穿斗式与抬梁式构架,砖雕、石雕、木雕等技艺精巧绝伦,是民国时期典型的闽南大厝。

  当时柳青新宅在规划的市政道路范围之内,面临被拆除的风险。最终市政府接受了我们将它保留下来的建议,调整了路线。以柳青新宅为代表的54栋传统建筑得到原址保留,6栋具有一定价值的传统建筑在迁移保护后用于织补街区传统肌理,“桃花叠浪”“樟井圣泉”等历史景观被恢复重现,五店市正式翻开了新的一页。

  “发展经济离不开文化做支撑,文化更多的是根,不管走到哪里,这个支撑非常重要。”时任晋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儒说,集中保留126亩、100多栋闽南古建筑,就是为了保护乡愁。

  霖园集团掌门人蔡万霖祖籍晋江,1924年生于台湾苗栗,家族事业从卖米卖杂货开始。2004年,蔡万霖病逝,其弟蔡万才回晋江寻根祭祖,在五店市蔡氏宗祠,向家族后人转达了蔡万霖临终嘱托:“我们的祖厝在晋江青阳山下的蔡厝。要记住,要带孩子们回去。”

  是啊,带孩子们回去,回到青阳山下,回到五店市,回到塑造蔡氏世世代代拼搏精神的起点。

  城市客厅

  对于五店市街区,晋江人的改造思路是这样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是核心,但要有活力,不能做成博物馆;追求活力的过程中,也不能过分商业化。简而言之,在文化和活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事实上,对任何传统文化街区来讲,文商旅等业态的植入与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升级、淘汰,慢慢“扶”着这条老街区往前走――就像一位老人家治病,不是动个手术就成功了,术后调理照顾也非常重要。

  2015年,历经精心修缮保护的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正式开街,“一庙双祠山塘连,一街七片五店市”徐徐呈现。

  我们明白,开街时人多不能算成功,过几年再看:这条街是否依然是乡愁所寄,是否兼具文化和活力,是不是年轻人也爱来这里?满足这些,才可以说改造有了不错结果。

  扶上马,送一程,清华同衡遗产中心团队为五店市街区成立了海西工作室,多年来,遇到为了让业态更为醒目而加广告牌,或者想把古建筑上的窗户开大的申请,都需要经过工作室科学论证才行。

  重大文化活动安排在这里,莫言等名人被邀请来这里看看,五店市就像晋江人家里的好东西,总得拿出来给客人瞧瞧。不同年纪的人都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漫无目的地走走、转转,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这个场所才称得上是城市文化客厅。

  宗祠里不断的香火,水池边孩童的欢笑,空气中飘散的美食香气,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属于五店市和晋江的故事。

  晋江首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走一走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摸一摸胭红的砖墙,品一杯本地茶,在石鼓庙门口看一场南音的表演――快哉,幸哉,晋江,就是这个味道!

  中国大大小小的县城,都需要一条老街,自豪地将城市文明续写下去。(作者:霍晓卫 王晨溪 来源:经济日报)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