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平凡岗位 炼就出彩人生――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石化炼油厂工人张恒洋

尚怡达人 2023-11-27 4234人围观 经济电脑石油流量

  从一名复转军人到化工厂工人,再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步都是大跨越,但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石化”)炼油厂工人张恒洋做到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今年36岁的张恒洋靠的是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和努力。

  用心研学增技能

  “刚转业到吉林石化的时候,看着复杂的装置,高耸的塔林,层层叠叠、错综绵延的管线,我整个人都是迷茫的。”张恒洋告诉记者,进入公司后,他首先接受了两年脱产培训,系统学习基础化工知识。凭着排名靠前的培训成绩,他选择去炼油厂。

  “当时,我们都知道炼油厂有个响亮的口号,‘炼油就要争上游,龙头就要站排头’,我就想在炼油厂这个‘上游’‘龙头’厂里干出个名堂来。”张恒洋说。

  实际到岗之后张恒洋发现,过去两年培训所学的基础知识只能算是“皮毛”,化工行业对专业性、安全性要求极高,仍需要在岗位上学习大量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工作需求。于是,他白天一头扎进现场,跟着老师傅干活,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晚上回到家就“啃”起书本,温习之前学过的理论知识,阅读工厂现有装置的资料,加强记忆,反复揣摩。几个月下来,他记了厚厚一大本学习笔记,从“小白”成长为能手,从班组员工中脱颖而出。

  国家对硫含量排放提出更高要求后,吉林石化开始筹建柴油质量升级项目,要选调一批在这个方面有一定业务积累的年轻操作人员。张恒洋被调到该项目的加氢三车间,参与建设Ⅲ柴油加氢装置。

  利用装置建设的机会,张恒洋全程跟进学习。“刚开始,装置尚未投用,管线也没有包起来做防寒,线路走向容易看明白。”张恒洋用心观察研究,很快就对每条管线“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了如指掌。他一步步跟进装置建设,从打地基、盖泵房,到每座塔、每个反应器渐渐“长高”。伴随新装置一点点完善,一个更加完整的化工知识体系也在张恒洋的脑海中建构起来。

  车间第一批定岗时,张恒洋成为当时车间里最年轻的内操工,能用电脑熟练操作控制系统,精确调整温度、压力等有关参数。很快,凭借突出的技术表现,张恒洋成为工厂首席操作员。

  在吉林石化举办的一次汽煤柴油加氢操作技能大赛中,经过逐轮选拔,张恒洋成功进入决赛。决赛内容没有发布考察范围,他就把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这3套技能鉴定题、加氢技术有关资料,以及历年汽煤柴油加氢操作有关题库都找出来练习。每天早起学习,晚上把孩子哄睡后继续学,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补充知识,最终夺得大赛金牌。

  “技术的提升永远没有止境。要想精准操作、创新求变,就要持续学习、打好基础。”这是张恒洋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告诉记者,为迎接公司明年上马的220万吨/年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更多更好地生产乙烯原料,他最近与单位多名同事赴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学习相关技术,为新项目建设做足准备。

  守好岗位尽责任

  化工行业是一个容不得任何安全事故的行业,张恒洋深知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性。“炼化装置最怕安全事故,只有在现场仔细巡视每一台设备,我的心里才踏实!”张恒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日常工作中,他精心监盘、精细巡检、精准操作,不放过每个参数的细微变化。

  有一天凌晨4点多,张恒洋像平时一样进行生产现场巡检,突然发现原料油泵出口低流量联锁保温箱的一处地方有油迹。他心头不禁一颤。这台泵属于高压泵,出口压力非常高。他迅速打开保温箱,经过仔细检查,发现仪表里有个接头正在往外渗柴油,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原料油泵停运,甚至会造成装置连锁停车。他立即向班长汇报,联系仪表车间紧急处理。不到半个小时,漏点处理完毕,生产恢复正常。

  “每天现场巡检的1个小时里发现的隐患是在控制室里无法捕捉到的。扛责在肩,我要发挥好主人翁精神,做好安全巡检工作,守好生产责任,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工友们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张恒洋说。

  作为一名合格的操作工,张恒洋不仅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解决问题的本领。

坚守平凡岗位 炼就出彩人生――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石化炼油厂工人张恒洋

  吉林石化炼油厂Ⅲ柴油加氢装置反应加热炉F-101和分馏塔底重沸炉F-201由于负荷不同,在运行过程中互相影响,加热炉负压经常波动。工厂开展技术攻关,张恒洋被选为课题组成员。他通过收集数据和一些成功案例,提出了更换燃烧器的建议。利用大检修时机,张恒洋带领工人将2台加热炉的18台燃烧器全部更换为低氮燃烧器,再经过进一步调整优化工艺,终于达到预期效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车间有个干气脱硫分液罐的液位长时间处于低峰值,没有任何上涨趋势。张恒洋翻阅有关书籍,结合现场情况逐一分析。他尝试通过调节相关干气出装置调节阀来调节干气脱硫塔压力,但效果不理想。随后,他再次排查干气脱硫单元,认真观察各个仪表的数据变化和曲线走势,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并联系同事共同协作,使液位逐渐上涨至合理水平。

  “目前,吉林石化正在建设120万吨/年乙烯装置,这是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里的关键项目,关系着公司下一步发展壮大,我们炼油厂的工人都要守好岗位责任,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张恒洋说。

  厉行节约献良策

  “这个小伙子爱琢磨事儿,提质增效和增产节约的合理化建议随见随提,是我们车间出了名的‘金点子’。”吉林石化炼油厂加氢三车间主任刘德伟这样评价张恒洋。

  之前,加氢三车间的两台加热炉热效率低,燃料气消耗多。一有空闲,张恒洋就围着加热炉琢磨:加热炉上面有烟道挡板,下面有风道挡板,风机有旁路,引风机有碟阀,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来有效降低燃气消耗?他经过反复尝试发现,把炉膛的烟道挡板开大一点,把上面的热风抽出一些与换热器换热,这样一来,炉膛进来的风温度会变高,便能降低燃料气的消耗。

  在工作中,张恒洋发现,新氢压缩机入口放火炬改成串级投自动后,调节阀反应较慢,开关不及时。这样不仅造成氢气极大浪费,也容易带来生产波动。为此,他建议,将新氢压缩机入口放火炬改成单回路调节。按此方案改造投用后,问题果然得到有效避免。

  吉林冬季的室外温度一般都在零下15摄氏度以下,但精制柴油的凝点在零下2摄氏度至零下10摄氏度,如果出现生产波动,精制柴油停止外送,管线里的存油很容易发生冻凝,在恢复生产时就会产生外送困难。对此,张恒洋提出改进建议:为精制柴油外送管线加装临时硬线伴热,两端留出甩头接上蒸汽胶管,利用蒸汽管的伴热确保油管不冻凝。就这样,问题被轻松解决。“我常号召大家将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理念贯穿各个生产环节,引导大家为企业降本增效添砖加瓦。”张恒洋说。

  从小处入手,从细处深挖,9年来,张恒洋帮助车间实施技改技措11项,为工厂创效900余万元。同时,他用心用力带好团队,为车间培养了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操作员,其中多人在单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经济日报记者 马洪超)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