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食品安全热点十:沙门氏菌――致病微生物需重点防范

尚怡达人 2024-01-14 46055人围观 食品安全经济风险管理上海科学

图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刘秀梅。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5日讯(记者 施晓娟)近期,美国和加拿大多地报告了超400起因食用受沙门氏菌污染的甜瓜,而出现感染症状的病例,并已造成至少10人死亡。调查显示,所有受污染的甜瓜来自墨西哥,多家北美零售商召回受污染甜瓜产品。沙门氏菌为何会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 

  1月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刘秀梅对此做出了解读。她指出,沙门氏菌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污染肉、蛋、果蔬和乳制品等引发急性胃肠道疾病,腹泻严重可导致脱水甚至死亡。

  中国经济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至12月13日共监测到“沙门氏菌” 相关信息13.6万余条,其中纸媒报道518篇,新闻网站文章3.4万余篇,移动端文章1.5万余篇,微信公众号文章7.1万余篇,微博转发1.3万余条,论坛文章1414篇。

  2023年全年对于沙门氏菌的关注度都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日本、美国等全球多地不断爆发因食用洋葱、甜瓜等被污染的食物而造成沙门氏菌感染的事件,使得沙门氏菌持续获得舆论关注。

  从事件地域声量排行可以看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对于“沙门氏菌”的关注度较高。 

  刘秀梅指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是导致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环节。对此,她建议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体系,执行良好卫生操作规范,开展生产加工环境的微生物监测,消除隐患,降低风险;加强食品原料、生产用水的微生物监控,严格把好源头安全关;做好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设备设施的监测,避免二次污染;加强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 

  此外,她建议消费者应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把好入口关。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